沈阳市辽中区作为农业大区,辽中区承载着众多农业人口的生计与希望,土地无疑是农民们的命根子。然而,围绕土地产生的矛盾纠纷也在所难免,这给当地的乡村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村一警务助理”,基层治理新力量
2024年以来,行走在辽中区的田间地头,人们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身着醒目的“警察蓝”,胸前佩戴着以“ZL”开头的编号,臂章上赫然印着“助理”二字。“快春耕了,买种子化肥要多留个心眼儿呀。”“最近村里有没有来啥可疑的人?”“接到陌生电话可千万别大意咯。”他们热情地与村民们攀谈着,几句家常间,村里的大事小情便被一一搜集上来,同时,各类安全防范知识也如同春风化雨般在村民中广泛普及开来。
这些便是辽中区创新打造的新型警务模式下的驻村警务助理。这一创新举措,正是辽中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破解农村治理盲点困境的有力实践。如今,全区186个行政村已实现“一村一警务助理”全覆盖,这些看似平凡的“小助理”们,却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出了令人瞩目的“大作为”。
据了解,为补齐基层治理短板,解决警力不足的难题,2023年下半年,辽中区开拓思路,创新推出了融合村屯水管员、正风肃纪监督员、驻村警务助理的“三员融合”模式。该模式先在茨榆坨街道等地开展试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经验积累,于2024年1月1日在辽中区全面铺开,至此,驻村警务助理们正式全员上岗。
依托这一模式,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精心布局,在辽中区每五个行政村范围内设立中心警务室,并派驻一名民警,由此让农村民警、辅警、警务助理紧密协作,形成稳固的“铁三角”,有效提升了乡村的见警率与管事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数警务助理本身就是本村人,他们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信息十分灵通,这使得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民辅警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他们生活在村子里,与村民们能够贴心交流、深入交心,工作开展起来更是事半功倍。截至目前,驻村警务助理们已累计参与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1793件,转案件294,化解1751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32处,基本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良好治理局面。
茨榆坨派出所:“思彤小站”贴心服务与多元警务融合典范
在辽中区的众多警务创新举措中,“思彤小站”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将警务前移,把贴心服务送到了村民们的家门口,成为了集多种警务功能于一体的基层警务服务站点。
2024年10月19日上午,辽中区茨榆坨街道大莲花村发生了一起邻里纠纷。一位农民担心两位邻居发生冲突,急忙给“思彤小站”警务室打电话:“小刘警官,老王家跟老崔家为了地垄沟边界又吵架了!”“收到,我马上赶往现场!”36岁的女警刘思彤骑上警用电动自行车往事发地,几分钟后,便凭借着出色的调解能力,对冲突双方进行劝解,成功避免了矛盾纠纷升级,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
自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新一届党组班子组建以来,为推进“一村一警”下沉,建设基层“警务室”,将矛盾纠纷化解、证件办理、法律宣传、反诈防范等搬到田间地头,把社情民意、群众诉求装进民警心里,把悉心关爱、暖心服务送到农村百姓身边,从而打造了辽宁省第一个以女基层民警命名的警务站——“思彤小站”。
茨榆坨派出所辖区104平方公里,户籍4.8万人,其中大莲花村、小莲花村、赵寇村、西山村离茨榆坨派出所较为偏远,地形复杂,人口流动性大,成员老龄化严重。为使公安工作更加贴近百姓,及时有效维护辖区安全服务百姓,所内领导在提出优化“一村一警”的同时决定建立户政前移站点,“思彤小站”应运而生。
目前,“思彤小站”能代办理户政业务19项、代办居住证及无犯罪记录证明,在帮助老百姓办理户政业务期间,刘思彤主动将宣传反电信诈骗、走访企业及校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融合到了工作站,使得“思彤小站”的警务工作性能更加综合、完善。
回忆以前农村居民办事难,刘思彤感慨万千:“几年前,我在派出所当户籍民警的时候,碰见一位大姨想办理身份证,从寇家村走了1个多小时到了派出所。身份证办理结束后,我找车给大姨送回了家。”
而如今,“思彤小站”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幸好遇到刘警官,不然我还蒙在鼓里呢!”村里一家企业的员工说。2023年9月,刘思彤与警务助理周晓峰在走访企业时听这位员工说他在网上认识个“对象”需要用钱。敏锐的“职业嗅觉”让刘思彤立即察觉情况不对,一问得知,两人在某婚恋网站相识。刘思彤让该员工与所谓的“对象”进行视频,当对方看到民警出现时急忙挂断了视频并将当事员工拉黑,有效挽救损失2万8千元。
2024年6月,“思彤小站”辖区内2家规上企业与民警沟通称因厂房扩建,大量建筑材料堆积在荒废区域,近期发生丢失材料情况。民警刘思彤将情况向所长梁书浩汇报后,所内立即布置相关工作,在所内值班人员定时定位进行警灯闪烁的同时,“思彤小站”召集涉及辖区警务助理进行高频率的夜间步巡、车巡,经过两个多月的巡逻防范,两家企业负责人向民警告知已无此类现象发生,感谢民辅警以及警务助理的付出,厂房扩建圆满落成。
每次的“警民夜话”中,刘思彤都收集着社情民意,把隐患化解在萌芽之中。在处理邻里纠纷方面,刘思彤同样表现出色。张、刘两家是同村多年的老邻居,一直关系融洽。近段时间,张、刘两家要翻建老房子,因中间一块洼地的归属引起了纠纷。张家认为这块地以前划分时就少给了他家,所以现在应该划给他补上;刘家却说这是老一辈的事,洼地都给张家他就没有地方建房了。两人争执不下,导致家族间矛盾。“洼地划分成两半,各退一步互谅互让,两家人都能建房,这不是双赢嘛。”刘思彤奔走多日,设计出洼地一分为二的方案,在村干部、乡里乡亲见证下,两家达成和解协议,解开心中的“疙瘩”,多年的矛盾终于化解成功,这是警务改革的成效,是基层民警夯实“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的成果。
截止目前,“思彤小站”已代办理户政业务273件,帮助解答户政问题百余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6起,当场化解28起,因矛盾复杂而多次上门走访化解8起,化解率百分之百,进企业助生产中,上门帮助规上企业办理无犯罪证明百余份,办理暂住证27人,宣传反电信诈骗讲座18次。
刘二堡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解锁矛盾化解“妙招密码”
在辽中公安分局的基层警务工作中,“装户图”“台账”成为了警务助理们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得力法宝。
刘津昊是刘二堡派出所驻皮家堡村的警务助理,作为一名00后,他身上透着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他个子不高,模样略显青涩,平日里话也不算多。但在村支书刘同金的眼中,刘津昊在工作方面展现出了不错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认真负责,让人较为认可。
虽说他平时话不多,但真到关键时刻开口,却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他既能安抚村民激动的情绪,又能条理清晰地讲出令双方都能接受的道理,在村里逐渐有了一定的号召力,做起事来也颇有耐心。村里对他的工作比较重视,还特意为他配备了一间办公室,办公所需的各类设备等也都一应俱全。就拿他依照派出所要求采集信息制作装户图这件事来讲,他完成得相当细致。站在那幅装户图前,整个村子的情况仿佛都能尽收眼底,村外的田野、街头巷尾的布局、各家各户的前院后院,还有邻里之间的相邻关系等,全都一目了然。一旦村里某个地方出现问题,他总能迅速赶到现场去处理矛盾纠纷,而且常常能凭借简洁有效的沟通,较快地将问题解决妥当。尽管他年纪轻轻,但在村民们看来,他做事有板有眼,还是党员挺靠谱。也正因如此,村里已经把他列入后备干部的培养行列。
有一天,刘津昊像往常一样在村里进行日常走访工作。瞧见村民张某某和李某正在激烈地争吵着。经过简单询问,刘津昊了解到,原来双方是因为田地边界划分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正互相指责对方侵占了自家的土地呢。
刘津昊心里清楚,处理这类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纠纷可不能马虎大意,必须得先把实际情况彻彻底底弄清楚才行。于是,他先是耐心地安抚双方的情绪,让他们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随后,他又十分耐心地分别听取了双方各自陈述的意见,并且为了获取更为准确详实的信息,还仔细查阅了相关的土地档案记录。
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刘津昊发现,其实双方争议的核心焦点并非是土地本身的归属权问题,而是由于村里的一条界沟年久失修,导致双方对这条界沟原本的准确位置产生了误解,这才引发了这场激烈的争执。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刘津昊便亲自带领着双方当事人来到田地现场,和他们一起仔仔细细地重新划定了边界,并且还安排人手对那条年久失修的界沟进行了重新修建。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刘津昊也没有闲着,他充分利用这个时机,与双方进行了深入且诚恳的沟通交流,循循善诱地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得不愉快实在是得不偿失。经过刘津昊的一番努力协调与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重新清清楚楚地确认了土地的边界,并且都纷纷郑重承诺以后一定会和睦相处,尽量不再因为这类小事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辽中公安分局刘二堡派出所所长李大维说:“警务助理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派出所的警情量明显下降。很多矛盾纠纷在刚刚发生时,驻村警务助理就已经掌握并直接从源头化解了。”
刘二堡派出所每周都会组织民警带领辅警和警务助理一起研究工作,并将化解纠纷的过程详细记录,形成台账。在刘二堡派出所的会议室里,可以看到用黄、橙、红三种颜色区分的台账。这是分局制定的矛盾纠纷调处“三色预警”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轻重缓急,实行“三色预警”、一矛一册(策)、专人专管。
辽中公安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大队长郑健表示:“化解矛盾需要灵活变通。在社区警务工作里,一矛一册(策)的工作理念贯穿始终。从一本本台账来看,‘册’是具体的量化体现,它详细记录着每一次矛盾纠纷的情况,包括矛盾双方的信息、矛盾产生的原因、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这些台账就像是一部部史书,记载着社区宁静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而‘策’,则更具灵动性,它融入到民辅警和警务助理的日常工作中。面对不同性格的居民,他们会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比如,对于性格直率的居民,会直截了当地点明是非对错;对于心思细腻、比较敏感的居民,则从情感等方面入手,春风化雨般地化解矛盾。在整个过程中,‘策’的智慧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之中,从最初的反应判断,到中间的协商沟通,再到最后的矛盾解决与关系修复,都体现着精心谋“策”的思想。这一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反映了辽中公安分局在构建和谐社区治安体系中的发展思路的转变,从以往侧重于事后惩处与规范,转变为更注重矛盾的预防和前端化解,将警务资源精准投放到可能产生矛盾的每一个“小火苗”上,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满都户派出所:矛盾化解新探索与典型人物风采
在辽中区的乡村治理版图中,满都户派出所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作为农业大区,辽中土地相关矛盾纠纷较为突出,满都户派出所也不例外。据派出所所长吴文飞介绍,2024年上半年辖区内土地纠纷剧增,占所有矛盾纠纷的51.48%。此类土地纠纷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并非派出所一家所能单独解决,而满都户派出所有民警6人,辅警8人,面对10个行政村,工作压力着实不小。
在此情形下,吴文飞果断决定成立满都户矛盾化解联调联处中心,旨在让老百姓在这一中心能够一站式解决问题。该中心汇聚了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土地所、律师事务所以及一村一警务助理等多方力量,他们纷纷化身为村调解人员和镇聘用的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工作。
在这一情况过程中,各村警务助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三道岗子村警务助理郭菊,她对本村社情民意极为熟悉,仅2024年就成功调解了几十起各类矛盾纠纷,深受村民欢迎。在汛情期间,她更是不顾自身安危,巡查在一线,当发现大坝被冲断时,火速上报,使得抢救及时,避免了造成更大损失。同时,她还积极帮助村民转移、排涝,全然不顾自家情况。鉴于郭菊的突出表现,组织上批准她火线入党。
押牛街村警务助理刘长宝同样表现出色,他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只要村民有事,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并且80%的矛盾纠纷都能当场调解。无论是土地纷争、栽树之争,还是打药药死了邻垄庄稼等各类纠纷,到他手里往往都能一一化解。
满都户镇政府党委书记李明表示,镇里领导班子成员和驻村警务助理们每天都到矛盾化解联调联处中心值班,以便随时召集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土地所、律师事务所及一村一警务助理等各方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联调联处中心的矛盾化解率便实现了100%。
各村警务助理由于掌握着各村底数,所以能对村里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稍有风吹草动,便能及时进行化解。设在这个中心的老孟调解室,在满都户一带颇具名气。老孟名叫孟庆祝,曾在派出所工作30余年,对辖区的人、事、物都极为熟悉,而且还在本地居住,对农村琐碎事更是了如指掌。他为人处世公平公正,深受老百姓信任。日常发生堵心的事,村民们大多不愿意打官司告状,而是愿意找老孟说道说道,往往都是丧气而来,高兴而归。'
曾有这样一起纠纷,有户人家收割苞米时,不小心把挨边的别人家苞米割了一根垄,由此引发纠纷,对方要求赔偿两亩苞米地的收成。老孟仔细查看后发现,那一根垄55公分宽,长度在那摆着呢,误割的面积不到一亩。该赔多少,一目了然,老孟几句公道话便化解了这场纠纷。
老孟调解喝酒出人命纠纷的事例更是令人信服。2024年10月2日,满都户派出所接到满西村陈某电话报警,称其丈夫黄某酒后到家突然死亡。接到报警后,派出所会同治安、刑警到达现场,经鉴定排除他杀。警方了解到,黄某与董玉某等6人曾在满都户镇一烧烤店吃饭,期间黄某和董玉某发生口角,但并未发生肢体冲突。饭后陈某和董某送黄某回家,昝某送董玉某回家。民警把一起喝酒的董玉某、陈某、董某、孟某、李某、昝某找到派出所,询问黄某和董玉某在饮酒过程中是如何发生的口角,并调取烧烤店的监控录像。满西村委会工作人员把黄某家属和董玉某、陈某、董某、孟某、李某、昝某找到村委会进行调解,由董玉某等6人拿出五万元钱进行赔偿。黄某家属不同意,第一次调解失败。事后黄某的父亲到董玉某家堵门哭闹,董玉某无奈报警,黄父年龄太大,民警和老孟与满西村委会工作人员对他进行安抚工作,让老人回家等候。第二次调解前,老孟做足了双方工作,民警和老孟、满西村委会工作人员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耐心解劝,终于达成一致,董玉某等共计赔付黄某家属8万元,双方签写协议书。
满都户派出所通过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解等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即由党政牵头,派出所、司法所、土地所、律师事务所联动,一站式解决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最根本的还是驻村警务助理们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一村一警务助理的内涵,为辽中地区的乡村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与保障。
辽中公安分局的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犹如一颗深深扎根基层土壤的种子,在岁月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且开花结果。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警务助理们,宛如一盏盏明灯,照亮着乡村治安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积极投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处理琐碎的邻里纷争,还是协助排查安全隐患,都彰显出高度的敬业与专业。每一次成功的矛盾调解,都是构建和谐乡村乐章中的一个美妙音符;每一回对安全漏洞的及时堵塞,都是为乡村治安长城添上的一块坚实基石。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辽中公安分局的治安管理工作在基层更加稳固、高效,村民们不再为琐碎矛盾而烦恼,乡村的发展得以在平安和谐的氛围中稳步推进。这一模式也为整个公安系统在基层管理方面提供了鲜活的范例,为推动公安基层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正如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局长张健所说的:“辽中分局以‘三清’机制为引领,通过派驻‘一村一警’,让警力多进群众门、多说群众话、多解群众忧,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辽中公安‘邻居’理念传递的温暖与真情。”(邱琦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