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公安局的,你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不要泄密!按我说的去做。”你是否被唬住了?别慌!这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来电开场白。近日,“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又双叒叕出现了。瑶溪2名群众接到了FaceTime视频诈骗电话,合计被骗61.8万,好在瑶溪派出所速度够快,通过紧急止付,成功挽回了54.8万元。
10月22日9时许,陈先生接到标有“110”的FaceTime通话,对方自称是“某保密局的民警”,称陈先生涉嫌洗钱,需要其协助线上办案,并向其发送了虚假“逮捕令”,陈先生惊慌之下信以为真。
骗子以案件特殊需要严格保密为由,要求陈先生在安静地方接听电话,且不能告诉他人。随后,骗子添加了陈先生的QQ号,让其下载“开会宝云会议”,登录对方提供的APPLE ID,同时开启屏幕共享,并让陈先生将名下资产转入安全账户。
在陈先生操作的过程中,骗子通过屏幕共享,成功掌握了银行卡号以及密码,待陈先生发现不对劲时,已经被骗58.7万,后立即报警。
接到该警情后,瑶溪派出所民警吴国良快速反应,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快速梳理银行账户上的资金流向,在最短时间内精准锁定嫌疑人卡号,并对涉嫌诈骗的银行卡进行止付,成功挽损53.8万元。
10月23日,瑶溪街道的夏先生遭遇了同样的骗局,被骗3万元。目前,在瑶溪派出所民警邵温民的努力下,成功止付挽损1万元。
诈骗手段分析
1、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开场。自称公安局民警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告知受害人名下银行卡、电话、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或由于其身份信息泄露,涉嫌非法洗钱、诈骗、贩毒等刑事案件,需要配合警方办案。
2、电话转接至“警方”。电话转接到“某地公安局”,在交谈过程中“警察”不断强调,案件涉及国家机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且要求受害人保持联络,否则就会对受害人进行拘留,并冻结其资产。
3、“通缉令”“警官证”齐上阵。添加QQ或微信,向受害人发送虚假警官证、逮捕令;或者让受害人点开“假网站”,查看“通缉令”,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并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
4、诱骗受害人进行“资金清查”。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资金清查”或指示受害人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受害人按指示操作或转账,银行卡上的资金就会被全数转走。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老套路,没想到套上了FaceTime视频这个“新面具”后,又收割了一大批受害人。
广大市民朋友千万要谨记,公检法等机关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进行案件办理,任何要求把资金转入指定账户,要求开通网银、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谨慎使用“屏幕共享”功能,如有陌生人让你下载某个APP,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一定是诈骗!(郑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