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巡回法庭是“家门口的法庭”,这是为何?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楚雄市人民法院洒鸡口人民法庭、东华人民法庭、高新区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点亮“公正之光”将法治明灯高悬于乡野之间,以“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为宗旨,把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洒鸡口人民法庭
“巡回一次,要影响一片”
防止犯罪的源头就要在少年成长的伊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给孩子们心中拉上“法律警戒线”。这其中,一场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尤为重要。
洒鸡口人民法庭在八角镇巡回办案之余,积极推进“利剑护蕾”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前往八角镇民族中学和八角镇中心小学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法治讲座聚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校园欺凌、家庭教育等宣传主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给孩子们送去普法心语,让法治浸润校园,持续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立足山区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围绕辖区各族群众的法律需求,将普法工作融入法庭日常巡回审判工作中,创新性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已成为洒鸡口法庭融入山区法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法庭干警总是以“巡回一次、影响一片;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为目标,“见缝插针”地向群众讲解法律、阐述法理,就地开展院坝会、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普法活动,让法治微风拂过哀牢山乡的每一寸土地,让法治意识在山乡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东华人民法庭
“矛盾纠纷联动调,群众心结实质解”
李某和胡某系自由恋爱后登记结婚,共同生育两个孩子。由于婚后二人经常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感情每况愈下,胡某实在无法忍受便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婚姻关系
为避免矛盾激化,实质化解纠纷,东华人民法庭承办法官秉持调解优先的原则,联合司法所到当事人所在地组织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耐心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意见后发现,二人只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夫妻感情并没有达到完全破裂的程度,只要做好两个当事人的沟通工作,让双方打开“心结”,就有极大的可能性和好。见此情形,法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趁热打铁,找准切入点,从“退一步”忆夫妻感情、“远一点”看孩子成长、“原地走”想家庭经营等方面释法说理,努力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互相体谅。经过耐心劝解,二人之间的“心结”得以解开,双方均同意和好。
东华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加强与司法辖区内乡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和村调解组织的对接联系,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妥善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类民生案件多元化解、源头化解、实质化解,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助推社会治理“大平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高新区人民法庭
“你不能来,我们就去”
一枚国徽、一条横幅、一张桌子、几张凳子……被告胡某坐在床榻边,一个简易的巡回法庭展现在眼前。高新区人民法庭承办法官收到这起信用卡纠纷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被告胡某。了解到其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无法到庭参与审理。考虑到胡某的特殊情况,为了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承办法官决定前往被告居住地进行巡回开庭审理。
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向被告讲明利害关系,告诉其继续欠款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劝导他主动履行还款义务。被告表示自己因身体残疾使得收入下降导致经济困难,不能按期还款,并非故意不还钱。法官本着实质解决问题的原则,积极与银行代理人磋商,建议银行考虑被告的实际情况,根据被告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以便高效回收资金。最终,该案经法庭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还款协议,由被告分期归还欠款。
“我的脚行动不便,谢谢你们为我考虑来家里开庭。”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高新区人民法庭将坚持以“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暖人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法官走下审判台、走出法院,走进乡村、百姓心中,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搬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有利于增强老百姓法律意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楚雄市法院将持续优化司法服务,积极回应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努力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持续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保驾护航。